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疫情心理防护指南
这场疫情就像一场看不见的暴风雨,让我们“宅”在家里。媒体的报道、朋友圈的转发、手机里的消息可能让你焦躁不安;“宅”在家里的无聊、空虚无可打发,更加烦闷;原来假期计划好的事情被压抑,期盼着快点可以出门,一股无可安放的劲头儿上下窜动。怎么办?
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帮助你了解,疫情暴发后可能出现的反应,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你渡过心情难关,走出疫情的阴影,面对接下来的生活。
一、疫情来了
(一)你可能有以下担心及感受:
1.害怕、焦虑:担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,经常觉得有病毒而坐立不安,想起疫情爆发,会引发强烈的心理痛苦和身体不适。
2.容易愤怒:对媒体和新闻报道的一些内容感到生气,觉得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需要和感受。
3.心情忧郁:压抑,没胃口,闷闷不乐。
4.执行力差:头晕眼花,注意力不集中,做事莫名其妙出错。
5.过度敏感:多汗、脸颊潮红、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,失眠、睡不深、易生气、易受惊吓。
6.行为退缩,逃避、麻木失落:试着逃避有关疫情爆发的一切,不想说话,觉得和别人有隔离感,失去喜欢的能力,做事没有兴趣,对未来不抱希望。
如果你出现以上症状,不要担心,这些是正常的急性应激反应,是正常人遇到疫情暴发事件的正常反应。这些症状可能几天之后就会消失,并且会随着时间慢慢减轻,一般不超过一个月。大多数人在自我调适后,可以恢复正常,只有少部分人会持续出现,如果超过一个月以上就要需求专业治疗。
(二)应对方法
出现这些症状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调节。
1.深呼吸的方法:
如果出现失眠,身体不适,情绪不稳,可用深呼吸的方法。我们一起 来练一练,将胸式呼吸改成腹式呼吸,注意力都放在吸气呼气上,吸气的时候小腹充盈起来,全身放松,缓慢的吸气和呼气。反复练习。很好,这样反复练习几次,让情绪平复下来。
2.听音乐:
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,帮助自己平静下来,也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,会带来愉悦感,放松身心,稳定情绪。
3.绘画的方法缓解情绪:
绘画的方法还有很多,最简单的自由涂鸦也会有助于情绪的缓解。感受自由挥洒和色彩带给你的释放
4.身心合一:
近日接到学生咨询说,本来因为病毒的事挺担心害怕的,晚上看恐怖电影,又被突然冒出的镜头吓到了,好几天了还神情恍惚,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,好像回不到现实似的,可以试试这个办法:找出你身边你能看到的五样东西,用完整的句子说出它们的名字,如这是一把椅子;再找出你听到的五种声音,如纸翻动的声音;然后找出五个可以触摸到的物品,说出它们的名字,如触摸到了沙发,让自己回到现实环境中来。如果觉得不够可以继续做下去,四种看见的、听见的、触摸到的,三种、两种、一种,做完后就会镇定下来。
二、封闭期间久居家中
(一)可能会下列身心反应
1.外出活动减少,聚会无法进行,人际交往受到影响,在家百无聊赖于是作息无规律打游戏、懒散、饮食不规律,机体活动量大幅减少;
2.身体上,头晕、无力、疲乏、食欲不振,睡眠质量差;
3.焦躁、无聊、压印、孤独、抑郁,情绪波动较大;
4.对未来没有计划,失去动力。
(二)建议:
1.“宅”在家里,但不要封闭自己。可以跟人聊聊天,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和关心你,不要隐藏你的感觉,试着表达出来,让别人一起分担你的悲痛,必要时可找专业的人说说。
2.和家人在一起:和家人聊聊天,说说彼此的心理的想法与感受,共同分担。跟家人一起翻看旧照片,讲讲过去的故事,一起做做家务,开展一些室内娱乐,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。
3.你的不安是正常的,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,疫情暴发带来的情绪会跟着你一段时间,这是正常现象。坚持做好自我防护,提醒家人做好防护,勤洗手、常消毒、戴口罩。减少外出,避免接触。关注官方发布的时事新闻,不盲目跟风,不散播不实信息,拒绝谣言。
4.保持身心平衡:停止刷手机,不被信息绑架,不被信息淹没。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如练练书法、打打太极、做做眼保健操和体操,保持心情平稳。为防止出现解除封闭时过度亢奋和放纵,导致身心失衡,对自己造成伤害,假期封闭期间,做到劳逸结合,作息正常,保持平稳的心态,迎接“胜疫”后的学习和生活。
特别提醒:为防止受骗,外地学员到后请直接与我们联系,不要轻信不明身份者,以免上当受骗!